在中国,小微企业有多艰难?数字告诉你。 2月25日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从纳税额占营业收入比重来看,个体工商户和法人小微企业分别以6.7%和3.9%远高于上市公司的2.5%。税费负担重这一因素已成为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需求不振、高成本、高税负”三座大山下,民营企业家普遍表示“日子难过”。 “税负重,用工成本高,中小企业很难盈利,加上出口环境恶化,人民币升值等问题,能够保持不亏损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位民营企业家告诉《华夏时报》。 “我们总体判断是减税很重要,在这轮供给侧改革中减税是一个重要内容,但减税不是全部,需要一个总体方案,针对新兴产业,针对落后产能,针对刺激消费,其实都应该有相应的举措。不光是减税,还包括一些费,一些隐性的,这些就不是税务部门能解决的了,涉及到简政放权的过程,企业感受到的不仅是税,更是一个综合成本的问题。在减税的同时,还需要很多制度设计,涉及到一个体制机制的变化,涉及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问题。”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告诉《华夏时报》。 近日,国税总局召开宏观调控与减税措施专家座谈会,关于减税的方案,正在逐渐完善。 税多费重 在王明(化名)自己做实业之前,企业需要缴的多种税他连听都没听说过。 “企业所得税就不说了,增值税里面还有增值税附加税,里面包括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附加税和水利建设基金,还包括一个增值税税负率,就是国税给你定一个比例,如果交的税没超过这个比例,就说明你有偷税的嫌疑,就算实际确实很少,也可能让你按比例全额补齐。此外还有印花税、土地使用税等等。”王明告诉《华夏时报》。 这些名义繁杂的税占了利润的大部分。最让王明郁闷的是,很多税不仅盈利时候需要缴,亏损的时候也需要缴纳。 而税收之后,还有种类更为繁杂的费。比如税务部门代收的工会费、残疾人基金,其他的包括工商、电力、环保、安监,甚至计划生育部门收取的年检年审、考核评比、会员会费等等叫不上名字,多如牛毛的费用。这些费用最后不得不摊入成本。 “税费负担超过50%,最高能达到55%。”王明说。这和其他中小企业感受相同。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这还只是在正常纳税和正常缴费的前提下。 如果遇到名目变更,那么这笔费用将会变得更加无法预计。以重庆为例。1月18日,重庆市政府在一份文件中称,该市“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决定对该市房地产行业,减半收取临时接电费(施工用电保证金)、天然气预收气款(用气保证金),取消收取散装水泥专项保证金”。 这三种保证金,只是重庆房地产企业目前承担的35种费中的冰山一角。除了这些费,重庆的房地产企业还需要缴纳8种税。 据重庆市工商联201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重庆,工业企业15项税费中有8种税,7种费;餐饮服务业有29种税费,其中7种税,22种费。费用中,不仅有保证金、评估费,还包括培训费。种类繁多的费,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此前公布的《中小企业税收发展报告》显示,在对18个省份5002家中小微企业调研发现,12.93%的企业认为“较重的税负”是经营过程中除“用工成本上升”及“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外最主要的困难。就增值税而言,小微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税收负担比例大致相当;不过,在所得税率上,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差距甚至接近一倍。 配套减税 税费偏高也掀开了我国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消退的冰山一角。 2011年,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上书国务院,直指税费负担过重。此后,减税的政策陆续推出,减税金额日益增加,然而落实到企业身上,却效果不甚明显。 “这两年主要的减税手段之一就是营改增。从国家层面算大账是减税,比改革之前少收几千亿。但不排除个别企业税负增加。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推进营改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也提出要降低制造业的增值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表示。 在国税总局宏观调控与减税措施座谈会上,朱青和管清友提出了自己对减税的看法。 “一方面要用结构性减税调节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用减税扶植新兴产业,国家应当增强减税政策针对性,实现精准调控,为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重要行业松绑。”管清友表示。 反复的调研也说明了减税的困难。减哪种税,减多少,怎么减,都是问题。为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2月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带来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比如我们去年抓了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就这一项为企业减负超过了1100亿元。 根据瑞银报告估算,2016年营改增减税规模约为3836亿元,社会保障相关费用减税规模约为2403亿元,再算上小微企业减税等项目,2016年合计减税规模约为7437亿元,约占GDP的1.1%。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