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购置税优惠鼓励绿色出行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韩淼 人气: 时间:2024-09-18
摘要:车购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购置应税车辆的当日,纳税人应在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60日内申报缴纳车购税。纳税人缴纳车购税后,再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车辆注册登记。

  车市的“金九银十”来了。自商务部等7部门上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以来,多个省市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最高补贴金额可达2万元。薅羊毛还不抓紧!

  其实,买车福利,不仅有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还有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那么什么是车购税呢?车购税是消费者购置特定类型车辆时需要缴纳的税,是针对“购置”行为的税收。它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于汽车行业发展的调控意图,也反映了对不同收入层次消费者的公平考量。通过减免车辆购置税,可以有效鼓励绿色环保出行、抑制高消费行为等。

  车购税由“费改税”而来

  车购税是在交通部门收取的原车辆购置附加费基础上,通过“费改税”方式演变而来。1985年,国务院发布《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征收专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性基金。2000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取消车辆购置附加费,转由当时的国税部门征收车辆购置税,并规定了税率为10%。这是我国实施“费改税”的一个重要标志。

  车购税比车购附加费更加规范、严肃、透明,建立了科学的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筹集渠道,保证了税款的专款专用。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并于2019年7月1日起施行。至此,车购税完成了“费改税”“条例上升至法律”的变迁过程。

  一车一申报,一次性征收

  车购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购置汽车、有轨电车、汽车挂车、排气量超过150毫升的摩托车的单位和个人。

  车购税以购置的特定车辆为课税对象,是一种行为税。购置行为既包括国产或者进口购买自用,也包括自产自用、获奖自用、其他自用(包括抵债、拍卖、罚没)等获取车辆的行为。

  车购税实行统一比例税率,税率为10%。车购税的应纳税额是按照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乘以税率来计算的。计税价格中既不含增值税税额也不含车购税税额。计税价格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情况:购买自用的应税车辆,计税价格为纳税人实际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进口自用的应税车辆,计税价格为关税完税价格加上关税和消费税;自产自用的应税车辆,计税价格按照生产的同类应税车辆的销售价格确定;受赠、获奖或其他方式取得的自用应税车辆,计税价格按照购置时相关凭证载明的价格确定。

  如果纳税人申报的应税车辆计税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税务机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核定其应纳税额。

  车购税征收管理实行一车一申报、一次性征收制度。购置已征车购税的车辆,不再征收车购税。这意味着,购买二手车,一般不需要缴车购税。

  车购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购置应税车辆的当日,纳税人应在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60日内申报缴纳车购税。纳税人缴纳车购税后,再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车辆注册登记。交管部门根据税务机关提供的应税车辆完税或者免税电子信息对纳税人申请登记的车辆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依法办理车辆注册登记。

  优惠政策体现环保理念和市场调控需要

  车购税的减免主要分为特定减免和政策性减免两类。特定减免包括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及其有关人员自用的车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列入装备订货计划的车辆,以及城市公交企业购置的公共汽电车辆等。这些减免有其特殊性,不具有普惠性质。

  政策性减免体现了车购税的改革动向,具有普惠性质,主要围绕环保需要和市场调控展开。例如,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购税的优惠政策(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小排量汽车减半征收车购税有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为了鼓励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继续实施优惠政策。按照最新政策,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这一优惠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中国税务报   2024年09月18日  版次:06      作者:韩淼(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