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不足和抽逃出资的股东是否享有出资期限利益?

来源:税屋综合 作者:税屋综合 人气: 时间:2022-08-08
摘要: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下,除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外,全体股东可以自主协商,通过公司章程约定股东缴足出资的期限,出资期限未届满的,公司无权要求该股东缴纳出资,此即为股东的“期限利益”。

出资不足和抽逃出资的股东是否享有出资期限利益?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2款规定了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第14条规定了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该司法解释最早于2010年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当时背景下以公司资本实行实缴制为主流。而此后《公司法》历经数次修订,到目前为止公司资本实行认缴制,但上述司法解释第13条和第14条的规定在2020年的修订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化。那么,在公司资本实缴制和认缴制下,该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是否有变化?本文试从这个角度来讨论出资不足和抽逃出资的股东是否享有出资期限利益。

  一、我国《公司法》的颁布与修订沿革

  我国《公司法》自1993年12月颁布,于1994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经1999年、2004年、2005年、2013年、2018年五次修正修订。

  1993年第一版《公司法》要求设立时公司必须将资本一次性缴纳完毕,并履行相应的验资手续,是典型的法定资本制。

  2005年修订版《公司法》允许分期缴纳注册资本,即首次出资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剩余部分两年内缴足。该变化系缓和法定资本制的弊端,将强势的法定资本制度修改为法定资本分期认缴的资本制度。

  2013年修正版开始实行全部认缴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实缴出资的期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及实缴期限完全由公司章程自治。公司股东获得了认缴出资的期限利益。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九民纪要》进一步明确股东的期限利益受到法律保护。此处需说明的是:虽现行法律制度下,实行公司资本认缴制,但这仅是在维护交易安全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所作出的调整。因此,我国仍是法定资本制。

  二、何为股东的“期限利益”?

  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下,除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外,全体股东可以自主协商,通过公司章程约定股东缴足出资的期限,出资期限未届满的,公司无权要求该股东缴纳出资,此即为股东的“期限利益”。

  鉴于此,1993年版《公司法》要求股东在设立公司时必须缴足全部出资,否则公司无法设立。2005年版《公司法》虽可分期缴付出资,但股东并不享有自主协商并通过章程约定出资期限的权利。而“期限利益”系属于《公司法》规定的股东间意思自治的范畴。所以,1993年版、2005年版《公司法》时期的公司股东并不享有出资期限利益。由此,我们在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下讨论抽逃出资股东是否享有“期限利益”才有现实的意义。

  三、何为出资不足和抽逃出资?

  出资不足

  出资不足是指股东取得一定股份而未相应给付或者是无代价而取得股份。其具体表现形式所对应的是《公司法》第27条、第28条。

  抽逃出资

  实际上《公司法》并没有对“抽逃”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范畴。一般认为,抽逃出资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在公司设立、增资及运营过程中,未经法定程序,违反法律规定抽回已实缴出资,损害了公司权益,但仍然保留其公司股东资格及原有出资额的行为。具体而言,股东有如下几种情况属于法律规定的抽逃出资行为:

  (一)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

  (二)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

  (三)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

  (四)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

  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抽逃出资的行为作了否定性评价,因为抽逃出资不但损害了公司的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危害和架空了公司法定资本制度。

  四、现行公司资本认缴制下,《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规定的股东抽逃出资、出资不足是否享有“出资期限利益”?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4条规定的抽逃出资的股东和《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规定的出资不足的股东,其行为不同,故有所区别,所以分别讨论。

  (一)在公司正常经营情况下抽逃出资的股东是否享有出资期限利益,以下通过案例进行解答:

  1、(2020)粤03民终29674号案,三位股东的出资款均来源于案外人,公司经验资后,该款项又被退回给案外人。现公司要求股东返还抽逃出资款。二审法院认为:股东对公司所负出资义务之内涵,不仅包括股东在公司设立或增资时按期足额缴纳认缴的出资,还包括股东向公司缴纳出资后不得抽回出资。如果股东非经法定程序抽回出资,公司有权要求该股东向其返还出资本息,股东不得再以公司章程规定出资期限未到为由主张不负有出资义务。最终法院认定股东构成抽逃出资。

  2、(2021)沪02民终624号案,二审法院认为:本案中,五上诉人在向欢X公司账户各打入50万元款项时,所载明的交易摘要为“入资款”“投资款”“股东投资款”等,可确定上述资金的用途是为履行出资义务。且在欢X公司的年度报告中载明五上诉人及倪某某共六名股东已于2015年12月3日各自实缴注册资本50万元,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实收资本为300万元,以上事实均可证明五上诉人各自打入欢X公司的50万元为注册资本金。虽然欢X公司章程中约定的出资期限为2035年10月25日,但该期限应为最后的缴款期限,并不排除股东在出资期限届满前对公司进行注资。而股东一旦投入注册资本,上述资金即转化为公司财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抽逃。五上诉人未经法定程序即将投资转回,明显属于抽逃出资,应予以返还。

  综上,《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4条规定的抽逃出资的股东不享有出资期限利益。只要股东向公司注入投资款后,未通过法定程序将资金转出的,即构成抽逃出资,抽逃出资的股东便不得再以章程规定的出资期限未到为由主张不承担责任。

  (二)出资不足的股东是否享有期限利益,同样通过案例来分析

  在(2018)湘06民终752号一案中,法院认为:“公司在登记机关登记为注册资本认缴制,且在其已备案的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股东认缴期限,即股东的出资责任现尚未到期,不宜确认为《最高法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形。即便公司经营出现困难,债权人对其公司的债权一时不能实现,在公司未进行清算、破产的情况下,无充足证据证明该公司“不能清偿债务”或“已丧失偿债能力”,且对该事实的认定应通过执行或破产清算来解决,而不宜在诉讼过程中判定。因此债权人主张出资期限未到的股东在其未出资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不予支持”。

  首先,判例明确了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出资期限未届满的“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即使在公司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该股东仍享有出资期限利益。

  但是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此处股东享有的期限利益仅限于约定的出资期限届满前,一旦期限届至,则股东必须按约认缴全部出资。此时,股东不再享有期限利益,否则,须承担不实出资的相关责任。

  五、结语

  认缴制下股东的期限利益,能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投资经营环境、激发市场活动,存在着其独有的功能价值。但是任何权利都是有边界的,“期限利益”也不例外,在股东的期限利益与债权人利益产生冲突时,应注意平衡两者的利益。

  法条指引:

  《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讼的原告,请求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的发起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股东在公司增资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讼的原告,请求未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而使出资未缴足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抽逃出资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来源:星瀚微法苑  作者:沈奇 孙建英



  2012年1月的解析——

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认定

  股东出资是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法定必经程序,股东出资的结果,构成公司的注册资本,它是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对外承担责任的基础。实践中,股东为了规避法律,逃避法律责任,往往会在公司成立时及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转移财产等违法行为,而公司对外的民事活动引起的纠纷和诉讼,一般不会涉及到对这类违法行为的审查,大多数是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公司无可供执行财产或财产不足时,才不得不揭开所谓“皮包公司”“空壳公司” 的“神秘面纱”,追寻可供执行财产的线索。所以在执行程序中发现,审查、认定这类违法行为,是追究作出这类违法行为股东法律责任,确保交易安全,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关键一步。

  一、如何认定股东在公司成立时虚假出资,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转移资产的行为

  公司设立时股东应按规定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认缴的出资额,虚假出资一般表现为未足额出资,未出资或出资有瑕疵。对出资方式规定为: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在审查股东出资情况时,往往是以验资部门出具的验资证明为准,而对整个出资过程不会去仔细审查,让股东表面披着“合法出资证明”的外衣,背地里却干着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非法勾当。审查股东出资情况时,要注意结合公司章程和验资部门的验资档案同时进行。笔者认为,审查股东是否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应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股东用货币出资的,必须是自有资金,而不能是向银行的贷款,应当按期足额将其出资存入以该准备设立的公司名义在银行开立的临时帐户上。通过汇款或转帐的关键审查①有无该资金到位的银行加盖公章的进帐单,以防止投资者在款项没有进帐前,找借口或同银行串通将该款抽回。②进帐单的资金用途是否注明为“注册资金投入”或“投资”字样,以便同货款、借款等其它款项区别开来,如果缺少这二项,即可认定该投资款未到位。通过现金直接存入的,必需要有银行的存款单据,而且要附有新设公司的收到该款的收据。有些新设公司登记时只有金融部门或其它单位的资金拥有证明书,而缺少银行进帐单或存款凭单,同样不能说明该出资款以进了银行临时帐户上,此时,同样可认定该投资款未实际到位。

  (二)股东以实物出资的,应区分动产和不动产,并非任何实物都可以作为股东的出资,股东出资的实物,应为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建筑物设备或其他物资,且股东对该实物需拥有所有权,不得以租赁物或他人的财产作为自己的出资,也不得以虽为自己所有但已设立担保的实物作为出资。股东以动产出资,如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等,股东必需向公司交付该动产,使该动产处于公司的住所地或经营场所,并受公司的监管,关键审查①有无动产的购货发票或购买证明或属于自身拥有所有权和处分权的有效证明。②有无该动产登记的详细清单(如数量、产地、品名、生产厂家等)。③有无股东之间达成的将该动产转移给公司作为投资的协议和该动产已经转移至公司的相关凭证。以不动产出资的,如建筑物、房屋、厂房等,要有该不动产的相关资料(如平面图、房屋名称、座落地点、房屋用途、所有权证件等),然后要有关部门进行评估作价的依据,并且必须办理不动产过户至开办公司的手续,因为不动产所有权的让渡,是以登记为要件的,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只有完全履行作价及转移手续后,其出资义务才告履行完毕。对不符上述条件者,即可认定股东出资没有到位。

  (三)股东以工业产权出资的,如以专利权出资的,应向专利管理机关办理登记并公告,以专利权作价认缴出资并在公司章程中予以确定,但不能以公司签订专利权使用许可合同的方式,向公司转让其专利权手续,因为专利资料都是公开的,社会公众对该资料很容易获取,故不存在交付的问题,否则,可视为投资款未到位。

  以商标权出资的,应到商标注册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核准予以公告、备案后该出资才算成立,否则可认定该出资未到位。

  (四)股东以非专利技术出资的,应向公司交付有关的非专利技术资料、非专利技术与具有公开性的专利权不同,它具有秘密性和不公开性,如果股东不向新办公司交付该技术资料的话,公司则无法取得该项技术,即只要股东有证据证明其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司转移了该项技术,其出资才告成立。

  (五)以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因我国土地归国家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非土地所有人可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股东以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必须作价入股,报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办理有关过户手续,使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该出资才有效,否则其出资可以认定不成立。

  (六)对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进行评估作价,评估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或低于公司章程的所定价格的,可申请评估部门重新评估,对差额和不足部分,可认定该部分投资未到位。因考虑到无形资产出资作价比较困难和复杂,旧《公司法》对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还有所限制,即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即超过20%的出资部分,视为没有出资。

  来源:李恒欣律师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