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负债的计量

来源:安徽税务筹划网 作者:安徽税务筹划网 人气: 时间:2008-10-25
摘要:  会计计量是会计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关资产的计量讨论较多,但对于相应的负债计量却讨论甚少。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以下探讨。   一、负债的计量与资产的计量在对资产进行计量时,根据资产的流动方向和流动时间,可选择历史成本、现行成本...
  会计计量是会计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关资产的计量讨论较多,但对于相应的负债计量却讨论甚少。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以下探讨。

  一、负债的计量与资产的计量在对资产进行计量时,根据资产的流动方向和流动时间,可选择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等计量属性。资产计量强调的是一种权利,为了公允表示这种权利引入了公允价值。相类似,负债作为企业的一种义务也应公允表示。由于某一企业的负债是另一市场主体的一项资产,因此对于负债公允价值的计量理应可转换为一项资产的计量。例如,为了估计企业应付票据或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我们可以估计一个价格,在这一价格水平上,其他实体愿意将该企业的负债作为其资产。

  但是,负债计量还具有与资产计量不同的地方。例如,任何企业行使自己权利的能力都是相差不大的,但是不同财务状况或信用状况的企业履行义务的能力却是不同的。另外,还需要考虑一个企业的负债转化为另一个市场主体的资产时,产生的利润是否应该包括在负债的账面价值之内。

  二、负债的计量与利润因素对于负债的计量是按成本确认还是纳入利润因素,人们的意见不统-.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7辑概念公告的要求,当企业拟用内部资源处理负债时,负债的公允价值应包括一定的利润,即如果将该负债交由独立的市场第三方处理时其所要求的利润。因为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假想的独立市场参与者处理负债时的价格,而独立市场参与者处理负债是必然要求一定利润的。

  而另一种意见认为不应该包括交由第三方处理时要求的利润,即应采用成本累积法。成本累积法是指计量某实休预期在一定期间内为获得某项资产或清偿某项负债而发生的成本。这一计量模式排除了独立市场参与者在评估该负债时考虑的制造费用、利得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因此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缺点:①提供的信息缺乏可比性。譬如三家企业具有相同金额的产品维修担保债务,一家拟由内部部门承担维修义务,一家拟由外部承担,还有一家部分由内部承担、部分由外部承担。如果采用成本累积法,这三项负债实际上是一个按成本计价,-个按市价计价,还有一个部分按成本、部分按市价计价,因而不具有可比性。②报表上列示的金额在市场上不会被独立的第三方接受,因为如果将负债转让给独立的第三方,第三方必然会要求一定的风险报酬和利润。③成本累积法并未试图反映市场状况,因此它很难区别计量的目的,也不能准确回答成本只是直接性的成本还是包括其他的成本。

  三、负债的计量与信用状况(一)负债的计量是否应该反映信用状况首先,不同信用状况的企业能够借入款项的金额是不同的,借入相同金额款项时各自借款利率也有所不同。尽管有些观点为认为两个拥有同样偿还义务但信用状况相差甚远的企业应报告同样金额的负债,如FASB的准则公告第78号《雇主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和第106号《雇主对退休后养老金之外其他福利的会计处理》中对于这种类型的负债(现金贷款)的初始计量方法,但是总的来说,大部分的观点还是认为对于这种现金贷款类型的初始计量应该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其次,当前对于另外一些负债(如担保负债)的初始计量方法争议比较大。事实上,正如有些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有些资产又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所造成的不合理一样,对不同负债采取不同的计量属性在逻辑上是有很大漏洞的。

  最后,还存在一个初始计量和随后的新起点计量是否都需要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问题。有些观点认为,如果在新起点计量中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会产生一种违背常理的情况,即信用状况的恶化会引起负债价值的下降,而负债价值的下降又意味着所有者权益的上升,坏事反而导致了一个好的结果。事实上,企业信用状况恶化,债权人索取权的公允价值就会下降,但是同时股东剩余索取权价值本应增加的金额很可能被信用地位下降引致的损失抵消掉。此外,初始计量时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而新起点计量时不予以反映的观点在理论上也是说不通的。

  (二)负债的计量中如何反映信用状况1.初始计量中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例如,甲、乙两家公司第1年年初分别签发了1万美元的10年期零息票据,甲公司信用等级为AA级,相应的年利率为7%,收到现金5083美元[10000÷(1+7%)[10]].乙公司信用等级为B级,相应的年利率为12%,收到现金3220美元[10000÷(1+12%)[10]].同日,可比较的美国国库券年利率为5.8%.按照美国会计准则,其会计处理分别为:①甲公司:借:现金5083美元;贷:应付票据5083美元。②乙公司:借:现金3220美元;贷:应付票据3220美元。

  甲公司和乙公司收到的现金数反映了各自的信用状况及负债的公允价值。但是有人认为,尽管资金的来源不同,只要债务是合同约定的和可计量的,持续经营的企业都会充分合理地利用债务,从而这两家公司都应将负债记录为5690美元[10000÷(1+5.8%)[10]].有关会计处理为:①甲公司:借:现金5083美元,借款损失607美元;贷:应付票据5690美元。②乙公司:借:现金3220美元,借款损失2470美元;贷:应付票据5690美元。

  通过对比发现,考虑了信用状况的影响后,两家公司的净资产都没有发生变化,而如果排除信用状况的影响,双方的净资产数额都会减少,这种仅仅因为借款行为本身而产生损失的会计计量结果是不能被接受的。因此,在初始计量中理应反映信用状况对负债的影响。

  此外,上例中5083美元和3220美元分别代表了企业因为付出承诺而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贷款人并没有预期公司一定会违约,公司的管理层也没有计划违约。这升非像有些观点认为的那样,在初始计量巾反映信用状况是以企业不再满足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因为上述资产与承诺的交易价格只是代表了一种市场预期的结果,即在市场中像甲、乙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出现违约情况,市场参与者只是为补偿该预期损失而要求支付特别的与企业信用状况相对应的金额。

  2.新起点计量中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假设第六年年初,乙公司信用:状况提高到AA级,并签发了5年期的面值为10000美元的零息票据,与其新的信用等级相适应,该票据的折现率为7%.乙公司收到现金7130美元[10000÷(1+7%)[5]].现在,乙公司的账上有两项5年后到期的负债,如果不考虑信用状况的变化,第一次发行的票据账面余额应为5675美元[10000÷(1+12%)[5]],其与第一年该负债的账面价值3220美元之间的差额已经逐年进入利息费用,同时负债的账面价值逐年递增;而新发行的票据余额为7130美元。如果排除了信用状况的影响,乙公司发行的具有相同经济价值的两种票据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是不同的。这样的会计信息极易误导决策者。因此,必须考虑信用状况对负债的影响。

  假设在第3年和第6年年初,乙公司信用等级分别升至A级和AA级,相应的折现率为9%和7%.相关会计处理的结果如右表。尽管该表显示在乙公司的信用状况变好后,所有者权益由于确认了损失反而减少了,但这反映了企业实际的经济状兄。企业的信用状况变好,提高了债权人资产索取权的公允价值,在总权益不变的情况下,股东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价值自然会下降。

  四、转移债务下负债的计量假设企业将负债转交给具有可比较的信用状况的第三方,此时负债的公允价值该如何确定呢?对此FASB第7辑概念公告认为,当使用现值方法估计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其目标在于估计当前清偿一项负债或将该负债转让给一具有同等信用状况的实体所需要的资产的价值。沿用上面的例子。假设第6年年初乙公司的信用状况没有变化,仍为B级,该公司准备将其持有的零息票据(账面价值为5675美元)转让给其他公司。倘若与其具有同等信用状况的丙公司愿意购买,则购买价格为5675美元(不考虑发生的转让费用等),因此该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为5675美元。

  现在再来看,如果乙公司将其负债转让给甲公司,则由于甲公司的信用状况为AA级,要求其购买的票据的价格应与本公司发行新票据的价格相同,即7130美元。因此,乙公司转让该项负债应该支付给甲公司的款项金额为7130美元。该笔款项实际上包括了两个部分:乙公司负债的公允价值5675美元和该票据信用等级由B级升到AA级付出的代价1455美元。这并非有些人认为7130美元是乙公司愿意接受的价格,因而应是乙公司票据的公允价值。

  五、信用增强措施对负债计量的影响有时,公司为了提高其票据的信用等级可能会采取购买信用担保等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由于信用的增强其账面价值会增加,同时还要确认同样金额的损失,但发生的支出是否应该确认为一项资产呢?上例所述的乙公司在第6年年初购买了1455美元的信用担保,将其票据的信用等级从B级提高到AA级,则应付票据的账面价值增加1455美元,收益表上确认损失1455美元。由于该笔支出的受益者是票据的持有人,而非发行票据的公司本身,不能够给公司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是信用状况的提升确实能给公司带来再度融资的优势,因此还是应该将该笔支出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在其存续期间内摊销。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