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6大税务痛点

来源:华税学院 作者:华税学院 人气: 时间:2022-02-15
摘要:企业分各行各业,千差万别,但是在税务问题上,他们面临的痛点却是类似的。对于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而言,哪里有税务痛点,哪里就有服务的需求和市场。

  企业分各行各业,千差万别,但是在税务问题上,他们面临的痛点却是类似的。对于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而言,哪里有税务痛点,哪里就有服务的需求和市场。

  痛点1:“税务筹划”难过检查关

  有人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都有“原罪”,如果这一句话是正确的,那么税务问题通常都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不光是民营企业,包括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财务造假或者叫两套账,其实大多是为了“节税”,或者叫“税务筹划”。传统的“税务筹划”大多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承担的,借助于会计核算等手段实现,“成功”的关键是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税务筹划很像“猫鼠游戏”,靠的是运气。事实上,税务筹划是一项专业性很高的业务,需要构建合同、财务、税务上的证据链条,在节税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在税法上的可行性和法律的边界——别让“节税”变成了“偷逃税”!

  痛点2:法定税负率太高

  福布斯曾经发布全球国家税负痛苦指数,我国高居第二,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边的测算依据的是名义税负率。去年7月,在一次优化营商环境研讨会中,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将持续不断深化税收“放管服”改革,“要想方设法把名义税率降下来,把实际征收率提上去,把偷逃税行为打击掉”。

  为什么企业会不遗余力的开展“税务筹划”,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法定税负率过高,以房地产企业为例,从房地产的开发、交易再到持有,主要涉及11种不同的税费,分别为:契税、耕地占用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教育费用附加。在预征阶段,各项税负已达销售额的8%~12%;项目结束进行清算,则普遍高达15%~25%,一线城市会达到25%以上。特别是,除了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外,还有一个土地增值税,最高适用60%的超额累进税率。法定税负率过高的结果是,实际中不可能按照法定税负率去实际征收,带来了征纳双方的博弈,甚至是利益寻租。

  痛点3:发票风险越来越大

  在企业所面临的各项税务风险中,发票类税务风险是一大重灾区。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下,税收治理已经进入“以数治税”阶段,国家正以发票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启动实施金税工程四期建设,持续拓展税收大数据资源,深入推进内外部涉税数据汇聚联通、线上线下数据有机贯通。

  发票风险伴随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而潜伏,并可能基于某一企业内部因素或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爆发,且具有向上、下游业务单位不断蔓延的特点。根据最新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2021年共依法查处涉嫌虚开骗税企业44万户,抓获犯罪嫌疑人43459人。常见的高风险业务模式或交易行为主要包括配票、变票、挂靠、委托加工、红冲、过单、循环开票、融资性贸易、虚增业绩、获取财政返还奖励等。我国的现行税制体系及发票管理采取的是以票控税的模式,使得发票变成了税票,本质产生了蜕变,成为了纳税义务的原始记录,催生了发票犯罪职业化、链条化、网络化,在此背景下,每一个企业都面临很大的发票管理风险。

  痛点4:财务不懂法、法务不懂税

  在“按计划征税”思路的主导下,税务主管机关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只要企业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及时纳税申报,足额交纳税款,便可高枕无忧,由财务人员处理报税等税务事项,并无不妥,极其特定的情形下,税企发生纠纷,解决途径通常主要依赖于企业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和“公关能力”。然而,伴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各项税收立法和执法越来越完善、规范,市级以上税务局都设立了公职律师办公室,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企业,特别是95%以上的中小企业普遍缺少税务职能部门,财务人员长于核算,或限于处理报税事项,不懂(税)法,法务人员又不懂税,企业涉税法律风险管控几乎处于空白地带。

  痛点5:税务争议中忍气吞声

  由于税收立法、征管政策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就特定涉税事项,持有不同看法,产生税务争议,按理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更多的企业的选择了忍气吞声,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条:(一)在纳税人权利救济制度上,目前申请行政复议、诉讼,都要先缴纳税款,这是最大的制度障碍;(二)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很多企业有税务方面的“原罪”;(三)由于征纳双方地位过于悬殊,担心主管税务部门以后“秋后算账”。企业的选择是趋利避害的,但是这种现象却不是健康的。

  痛点6:找靠谱专业服务机构难

  长期以来,很多国内税务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协调”能力而不是专业能力。不可否认,在涉税问题的解决上,是需要和税务机关充分沟通的,也是需要协调沟通能力的,但是所有沟通协调的前提应是立足于专业的判断和专业的分析,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税收执法日趋规范化的背景下,立足于税收法律、法规的专业分析,才是协助企业化解风险,解决问题的王道。脱离了立足于专业分析的沟通协调,就丧失了专业服务机构的社会价值,同时也给纳税人、税务机关征管干部以及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和人员埋下了风险和隐患。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