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企业纳税评估和数据应用现状及对策

来源:安徽财税网 作者:屈伟力 文明旺 人气: 时间:2008-10-29
摘要:商业企业纳税评估和数据应用现状及对策 商业企业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对商贸企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采取特定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审核、分析、确认、评价,并对一般涉税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工作过程,它是税源监控的一项具体措施...
商业企业纳税评估和数据应用现状及对策
    商业企业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对商贸企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采取特定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审核、分析、确认、评价,并对一般涉税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工作过程,它是税源监控的一项具体措施。税收数据应用就是通过抽取、筛选、加工、转换、整合和汇总等手段,对涉税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提炼,从中发现有利用价值的管理信息和规律,以提高税收数据资源质量和利用率,为税收管理者提供决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的过程。如何使两者有机的结合,一直以来困扰着基层税务部门,成为制约税收管理工作的瓶颈。对此,笔者在深入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
    一、现状分析
    (一)商业企业纳税评估时,往往就评估而评估,与数据应用互不相干
    在日常的纳税评估工作,对工业企业还可谈得上数据应用,因为工业企业有投入产出比、能耗、物耗等一些固定的数学公式,并据此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评估时将一些相关的数据导入公式加以计算,便可得出产量等控制税基的数字出来。而对商业企业而言,就无从谈起,只有商品货物的购、销、存简单数据变化,没有货物商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只是商品购入、验收入库、商品销售出库,因此与数据应用没有怎么联系,也无从联系。
    (二)商业企业纳税评估与数据应用偶尔结合,也只是加减计算而已,尚处于初级阶段
    商业企业评估过程中的数据加减,商品的购进、售出与结存数据关系也算数据应用的话,那只能是简单的数据应用,处于起步阶段,而没有达到数据应用的真正目的。
    (三)数据开发、管理及共享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通过了解和日常应用中发现,涉税数据信息共享度不高,数据重复报送和录入,使用效率不高;其次是数据管理工作水平还不够高,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数据标准、采集、储存、清理、维护等工作需要规范;三是信息资源增值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只是应用在浅表层面和简单分析处理;四是上级机关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基层工作以及基层利用数据开展税收管理与服务的能力需要提高。
    (四)税务干部的素质能力不适应数据应用工作的需要
    我们在基层税务分局调研中了解到,信息化应用不高,主要是干部职工年龄结构老化,接受数据应用还停留在旧的方式上,思想比较守旧;再就是干部职工对数据应用的意识不强,只是简单的加减,没有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归类、提炼;三是干部职工自身的素质不高,感应意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不强。
    二、解决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商业企业纳税评估与数据应用工作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各地为开展商业企业纳税评估与数据应用工作有机结合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与现实社会发展和税收工作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商业企业纳税评估与数据应用做到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税收征管更是相距太远。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必要性。一是商业企业纳税评估与数据应用工作,能够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随着数据应用的深入开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指导征收一线的工作思路已逐步深入人心。商业企业纳税评估与数据应用工作就是税收分析人员通过对商业企业的征管数据进行抽取、核对、计算,能够增强税收管理员征管巡查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数据应用水平,还使得系统内的技术人员主动学习业务,业务人员主动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互动达到“业务互补”,对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二是数据应用盘活海量信息,能够提高商业企业纳税评估的质量。数据应用是实现税收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目前税务部门都是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便利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涉税数据资料库,对数据进行抽取、归纳、整理、比对和分析,提炼出了有价值的数据分析报告,使税收分析工作的走向较为标准化和规范化;对商业纳税评估工作,走出了数据应用简单、使用价值低下的误区,通过分析应用,激活数据信息,使死数据变成活信息,给原有数据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增加了价值内涵,给商业企业纳税评估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找到了切入点,从而目标更加明白与准确,使得纳税评估工作不再单单靠政策性、制度性的软控制,而是采取“用数据说话”的实时性硬控制,使纳税评估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三是数据应用发挥资源优势,能够提高商业纳税评估工作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税收征管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技术手段,使涉税数据的收集、存储、查询等可以快捷地实现。通过对商业企业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加工、利用,实现了工作流和信息流有序对接和高度融合,使纳税评估工作按既定的数据模型进行套用和调整,规范了工作程序,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纳税评估的及时性、有效性。四是数据应用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实现对税收管理员开展纳税评估的过程监督。数据应用的过程就是"按图索骥",过程看似机械、呆板,但结果却能够客观反应被评估商业企业财务信息、行业信息、比对信息,因为丁是丁,卯是卯!这就使得数据应用能够跟踪评估人员的行为轨迹,把隐藏比较深的执法随意性问题暴露出来。
    (二)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能力
    一方面,纳税评估工作需要税收管理员既精通税收业务知识、财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还能够依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及自身综合知识和素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多层面对商业企业的税源状况、纳税行为进行细致的案头分析,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需要税收管理员进行约谈或举证确认,所以要求税收管理员不但要了解企业经营特点,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同时要具有很强的职业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掌握一定的约谈技巧。这对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从事评估工作才能促进评估工作的发展。评估人员要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掌握各项税收政策,熟悉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核算方法。一是开展经常性的税务综合业务培训,定期对评估人员通过“送培”或以会代训、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充电”,有效地带动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应开设数据应用培训班,不断增强数据应用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以案说法”案例分析会,把各地开展纳税评估以来的成功案例进行讲评,以达到交流和指导的作用,提高评估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选派评估人员下企业“跟班”学习,让其熟悉企业经营情况和操作流程,提高其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财务知识和税收理论,熟练掌握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与应用技术,以及了解与约谈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整合征管数据,掌握商业企业的涉税信息
    依托计算机网络,把好信息采集关,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全面、准确,提高纳税评估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应用质量。一是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供给机制,有选择地补充对商业企业纳税评估有用并能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其他辅助资料,如电表数、出勤表、存货盘点表等,使评估的原始资料更具广泛性和针对性。二是有效地收集整理商业企业涉税信息资源,将纳税人分散于征管系统、金税工程系统以及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银行等反馈的涉税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多方位的对比分析实现对商业企业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纳税情况、资金运用等涉税信息的全面掌握,提升纳税评估质量。三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科技手段,减少人工评估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四)摸索商业企业经营特点,建立商业企业纳税评估模型
    合理改进完善评估指标体系,避免机械地运用现行分析指标。对指标体系中用途不大的可以不用,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实用指标也可以使用。根据商业企业纳税户的生产经营特点,按照确定性(即必须能够最有效地反映、控制该纳税户的税收情况)和真实性(即必须是真实的、纳税人不可更改的)原则,确定纳税户的主控指标,同时根据业户实际,确定2-4个指标作为辅控指标,对主控指标进行补充和校正;从而抓住税收管理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评估过程中,除进行大量的指标测算、数据比对等定量分析外,还要使评估人员对行业、企业情况做详细了解,海量掌握涉税信息,同时将相关涉税信息进行整理、挑选、过滤、加工和提炼,将定性分析的纳税评估与定量分析的纳税评估有机结合,从而印证评估模型计算出的涉税信息的真实性。
    (五)加强数据应用,提升商业企业纳税评估工作质效
    纳税评估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因为,纳税评估不仅要占有大量的征管基础资料和涉税信息,还要针对评估对象的纳税行为进行大量的数据化测算与分析。因此,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和处理,要以现代化手段为依托,智能化分析为手段,才能有效发挥纳税评估的特有功能。一是建立评估指标体库。在全市或全县(市、区)范围内对近几年按行业明细调查采集相关经济指标,如对商业企业了解经营销售能力、经营毛利及利润、税负等,根据所采集的历年涉税经济指标和同行业相关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类、筛选,从而建立行业平均销售量与销售额、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等评估经济指标库。二是根据纳税户申报的销售量、销售额、税负等经济指标与评估指标库中的行业平均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分析其差异原因,确定评估的方向和重点。三是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勾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同时 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四是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