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 能缓解多少养老焦虑?

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财经杂志 人气: 时间:2022-09-20
摘要:“预防性储蓄”,转换为“有远见的投资”——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启动,将触发中国居民金融资产新一轮的跨周期调整,这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大国策,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则是一个蕴含着挑战的时代机遇

  “预防性储蓄”,转换为“有远见的投资”——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启动,将触发中国居民金融资产新一轮的跨周期调整,这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大国策,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则是一个蕴含着挑战的时代机遇

  文|《财经》记者 张颖馨 杨芮 黄慧玲 

  “以鸟鸣春,蝉叫知夏,养老就是一处院子、三两好友、过日子”,你理想的老年生活是什么?优雅老去、尊严享老?

  8月中旬,云南昆明,62岁的刘阳正在幽静的社区里散步, 顺势看了下当日的课程表,异常丰富:健身、绘画、琵琶、合唱和图书馆……

  刘阳所在社区,实际上是当地的一个中高端养老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入住老人平均年龄达到81岁,年龄跨度从45岁到98岁。刘阳透露,每个月的公寓入住和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费用在5120元左右,同时会有一些疾病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包可选择,价格从300元到900元不等。

  “这里有专业的照护人员和康复理疗的医生服务,不用担心自己身体出状况时无人照顾。”提及选择入住养老社区的原因,刘阳表示,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舒适无忧的老年生活,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不想给工作繁忙的子女添麻烦。

  不仅云南,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苏州、昆明、三亚等地,高端养老社区、老年公寓、居家养老……多重养老新格局下,刘阳只是那些想努力缓解养老焦虑、解决养老问题人群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死亡率、生育率进一步降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有观点认为,人口结构将从金字塔向“柱状”收敛,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长寿时代的新均衡阶段,百岁人生成为可能。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在《财经》上撰文指出, 更大规模、寿命更长的老龄人口,必然带来更多的医疗、养老需求,也给社会和个人的医疗、养老资金筹措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多渠道为养老和医疗筹措资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个人养老金顶层制度设计已成,要推动其落地实施,尚待相关配套文件出台。接近监管的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配套文件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制定,涉及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个人养老金的税收政策、个人养老金的产品规则等内容。

  在试行城市方面,据《财经》记者从多名行业人士处了解,此前相关监管部门已下发申报先行城市的通知,各地亦积极进行申报。

  当下,如何广泛、深度参与到为家庭和个人规划全生命周期筹资的过程中,解决其收支缺口问题,进而助其找到治疗养老焦虑的有效“药方”,成为新养老时代金融机构的重要命题。

  将“预防性储蓄”转换为“有远见的投资”——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启动,将触发中国居民金融资产新一轮的跨周期调整,这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大国策,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则是一个蕴含着挑战的时代机遇。

  制度创新:备战个人账户

  “需求侧的入口出现,这是巨大的进步。”近期,在一场公开活动上,某银行理财子公司总经理连用两个“非常”,来强调“入口”的重要。

  他口中的“入口”,源于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的核心——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在此制度下,个人账户作为记载个人权益的载体,能够更加明确直观地体现个人权益归属。

  根据《意见》要求,参加个人养老金需要开设两个账户:一个是在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用于信息记录、查询和服务等,这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享受税收优惠的基础。另一个则是在银行开立或者指定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缴费、购买产品、归集收益等。这两个账户是相互唯一对应的,其中,通过商业银行渠道,可以一次性完成两个账户的开立。

  基于该制度模式,银行的先发优势被市场人士频频提及。与此同时,一场围绕个人账户开展的“暗战”正悄然上演。

  “我行正积极进行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关系统开发,已支持在柜面、智慧柜员机、手机银行和网银渠道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未来将通过合作机构外部渠道输出个人养老金账户,目前正在等待监管政策明确后开办相关业务。”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

  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亦表示,在开户渠道准备方面,已经启动全面准备工作,待个人养老金政策正式出台后,客户可通过招行App、VTM等渠道一键开立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同时,积极布局行外渠道,未来客户也可通过外部平台和招行合作伙伴远程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但显然,银行瞄准的不仅是账户,个人养老金投资同样具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意见》指出,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在从事个人养老金产品业务时,机构需对接到不同的行业平台。有大行人士表示,比如商业银行销售储蓄、理财产品时,需同时对接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个人养老金金融行业信息平台(特指“银保信平台”)。

  “此前已经完成系统对接,总体来说较为顺利,因为前期已经有一定基础。”某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2019年6月,人社部下发《关于开展商业银行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信息平台对接的函》。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该函件下发开始,招行积极参与系统对接,并成为人社部首批系统对接银行。建行相关负责人亦透露,自2019年开始进行个人养老金系统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系统对接测试已经参加过多轮。

  在具体产品方面,多名银行业人士认为,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试点的养老理财产品,以及将于今年11月开始试点的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有望列入个人养老金范围内。 “大概率会纳入,不过目前也在探索阶段,包括产品定位、利率设置等,预计后续会在试点中逐步调整。” 上述国有大行人士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已经在思考,如何优化客户及账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目前,多家银行都快马加鞭地打造和测试自己的养老金客户服务平台。一个客户只能选择一个账户,这就意味着,有服务能力者才能拿到账户。”某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表示。 另有国有大行人士直言,现在颇有些“得账户者得天下”的意味,谁都知道这是不容错过的机会。

  长期以来,银行拥有丰富的客户服务及财富管理经验,除销售及代销一揽子养老金融产品外,还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账户管理、综合规划和配置服务。当下,为了提升竞争优势,银行围绕养老开展的一系列服务将持续延伸。

  今年5月,中信银行发布“幸福+”养老账本。“将实现第一、二、三支柱养老资产的归集展示,为客户呈现一个跨周期、跨平台、跨资产类别的‘养老账本’。”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账本功能中,将全貌展示客户的养老资产状况,不断优化汇总养老资产、测算养老缺口、规划养老方案、提供养老服务等功能。

  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解决客户在第三支柱中养老规划及投资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同时,搭建“账户、产品、资产、平台”四位一体养老生态平台。

  银行之外,保险、基金公司亦蓄势待发。据《财经》记者走访的多家寿险和养老险公司表示,正积极筹备个人养老金相关业务,已做好产品、系统和数据的相关准备。

  “对于个人养老金的细则,根据目前的了解,从产品类型来看,整体会以养老保障功能强、市场成熟度高的各类年金保险、养老保险产品,作为个人养老金的候选保险产品形态。”太平养老保险产品精算部总经理谢琦告诉《财经》记者。

  另据一位大型养老险公司人士分析,从保险角度看,大概率是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下称“税延养老保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这两类产品,专属商业养老险的概率更大。除了这两类产品,目前比较主流的一些产品还包括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等,但整体产品的设计和细则还在讨论中,如果要纳入个人养老金体系下,保险产品肯定会进行一些调整,比如从可比性等角度。

  税延养老保险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分别于2018年4月、2021年5月落地,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底,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保费收入为6.3亿元;截至今年7月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投保近21万件,累计保费23.5亿元。

  基金业相关工作亦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此前的6月,证监会下发《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的总体原则和基本要求,以及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的基金产品标准要求。

  《财经》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多家基金公司的相关准备工作正在紧密进行,包括系统对接和测试、调整产品考核周期至五年以上、为个人养老金账户设计单独的份额、完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线布局等。

  对基金公司而言,养老金融产品起步相对容易。最早一批养老目标基金已成立运作四年有余,技术上的准备也已陆续完成。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FOF基金经理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目标基金发起于2018年,产品本身就是为第三支柱做准备的,因此在投资理念上的调整不大。在产品设计方面,后续将按照规定增设针对个人养老金专门设计单独的份额。

  提及个人养老金产品应具有怎样的特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近日接受北京广播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具有多样性,满足参加人不同的投资偏好和需求;另一方面,相较一般的金融产品而言,质量要更优。总体而言,应具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等特性。

  重塑家庭资产:从储蓄到投资

  以账户为入口,资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可以触达中国巨大的养老客群,第三支柱需求端得以疏通。这背后,亦是一场关于家庭资产配置的理念嬗变。

  有研究人士指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核心问题在于, 建立从现有的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理念的一个过渡。

  “个人养老金制度,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具备储蓄功能的账户,更重要的是通过资产端制度安排,优化个人、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将部分预期收益率偏低的‘预防性储蓄’,转换为‘有远见的投资’,实现金融资产的跨周期优化配置。”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FOF基金经理告诉《财经》记者。

  若中国的储蓄率实现转化,能够为第三支柱养老金行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今年8月,国民养老保险公司董事长叶海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夏季峰会上展示了一组数据:

  2000年以来,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2002年-2021年的20年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000元增长到35000元,增长了7倍,年均增速接近10%。家庭储蓄存款快速增长,2000年-2021年中国家庭储蓄存款由6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增长了16倍;年度存款净增额由2001年的不足5000亿元,上升到2021年年均增加10万亿元。

  通过对存量及增量数据进行模拟测算,叶海生提出,如果往前追溯10年,把个人储蓄率调降6%,合计每年约有10万亿元的养老金增长,五年后中国全部养老金结存规模可达60万亿元,占GDP比重接近50%,接近全球平均水平。虽然这一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但对国家财政和居民养老来说,负担会减轻许多,也会给资管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要想让个人愿意将养老储蓄转换为养老投资,产品和服务是关键。面对养老金融这片“星辰大海”,资管机构是否已经做好充足准备?

  从产品侧来看,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提供投资周期较长、收益有较高保障的养老理财产品;保险公司提供商业养老保险等;基金公司主要提供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这类产品能较好地匹配大众养老投资者的生命周期属性。 总体而言,目前机构提供的养老金融产品,大多具有风格稳健的特征,且以中短期为主。

  自去年试点以来,凭借长期、普惠、稳健的特性,养老理财产品吸引了一批投资者青睐。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养老理财产品共发行48只,募集规模超870亿元。

  今年6月,首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出现小幅下调,业绩比较基准由以往产品的5.8%-8%降至5.5%-7.5%。相较而言,第二批试点机构的养老理财产品大部分业绩比较基准设定在5.8%-8%。市场认为,伴随业绩基准上调,对用户来说更具吸引力。

  从期限上看,对比此前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五年),个别新发产品的期限有所延长。如贝莱德建信理财发行的一款产品,期限长达10年;另有光大理财一款新发养老理财产品期限为六年。

  普通储蓄中,定期存款的最长期限为五年,而即将启动试点的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期限更长,分为五年、10年、15年和20年。与此同时,其产品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五年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就期限长、品种多、利率高三个特点来看,有银行业人士认为,其与居民长期养老需求比较契合,将成为银行服务中老年客群的一个重要抓手。

  对理财公司来说,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将带来的一大利好在于:银行理财首次被纳入第三支柱的投资范围。有金融业人士直言,这是巨大的进步,能够有力推动银行理财资金逐步长期化。

  但当前,身处低利率时代,震荡的市场形势,使得理财公司资产配置难度加大,养老理财如何实现稳定、可持续的收益?

  “一是多资产、多策略,我们从战略层面制定了三个指导原则,第一绝对收益导向;第二权益配置上是倒U型的下滑曲线;第三重视风险管理。在战术层面上,我们的资产三分类是以低波打底,然后是绝对收益,再然后是权益弹性,按照这个逻辑进行投资,做好止盈止损。”有理财子公司高管表示。

  兴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作为第二批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机构,将根据投资者长期养老需求研发产品,从产品结构、投资策略、风险控制和市场销售等各层面打造养老理财业务体系。近期将正式推出养老理财产品。

  作为率先开启第三支柱试点的行业,保险公司在长期投资资金管理能力、长寿风险管理、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协同等领域有着明显竞争优势,适合低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

  新华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万峰认为,个人养老金将在整个金融领域展开竞争。原本寿险公司独享的养老保险市场大蛋糕,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盛宴。面对强大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寿险公司竞争力有限,必然影响寿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的业务拓展空间,倒逼其竞争优势的建立与提升。

  “保险产品的‘长期性’‘专用性’‘保证性’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保险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长至终身的养老保险产品,为客户解决‘人活着、钱没了’的长寿风险,这一点是其他理财产品无法替代的。”信美相互人寿董事长杨帆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分析,养老保险产品通过产品责任设计可以使客户退休后每年或者每月领取固定的养老金,使资金真正匹配客户的退休养老生活。

  他还进一步强调,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利用其优势,深化养老保险产品和养老服务相融合,真正沉下身综合提升老年人的养老质量,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浙商证券研究所指出,商业养老保险一般为长期缴费,60岁以上定期或终身领取,退保按合同约定办理。收益水平方面,商业养老保险2021年结算利率在3.7%-6.1%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机构在养老产业链上的布局目前正向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和居家护理服务三个方向展开。从泰康2009年获得业内首个养老社区投资试点资格,到近些年各家险企开始竞相加大“保险+养老社区”投入力度,“保险+养老社区”已成为保险机构布局养老服务的标配。

  此外,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将养老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责任和养老金领取安排,与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有效衔接,也是目前保险公司的布局重点。

  作为最早开始筹备养老社区的保险机构,泰康保险已布局接近15年,目前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已在全国26城布局了29个社区。2021年8月,陈东升在《长寿时代》新书发布会上透露,泰康旗下养老社区“燕园”运营6年,“申园”运营5年,目前都已实现盈利。

  陈东升表示,“保险+医养”的商业模式创新是长寿时代下,本土保险公司以市场化方式为个人与家庭提供的基于最优筹资方案的实践成果。通过这一模式,从时空维度将复利效应与杠杆效应的作用最大化,充分改进人生的收支曲线,帮助客户收窄或消除退休后的收支缺口,享受高品质的退休生活。

本文章更多内容:1-2-下一页>>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

Baidu
map